接上篇,德意志博物館的航海區逛完後,接下來是動力機械區,展示從使用獸力到蒸氣等動力的機械。
所謂的獸力機械,指的並不是大家都看過的馬車和牛犁。德意志博物館的獸力機械,就是在電動馬達和汽柴油引擎還沒發明前,只好用動物來「驅動」的各種機械。像是上面那台奇怪的機器,其實就是給馬用的跑步機,可以轉動齒輪來抽水灌溉XDDD
還有大家都知道給倉鼠哈姆太郎練身體的轉輪,其實也有放大版,大到可以給山羊用。雖然很好笑,不過總比旁邊那台人力驅動的古代起重機好多了,至少人類可以坐在旁邊看XD
這區的結論就是,只要能讓動物上去跑步,古代人可以無所不用其極…
…直到有住在河邊的人開始用水車為止
上圖左的是船型水車,放在河中央不用佔陸地空間。圖右是跟現代幾乎一樣的水力渦輪,還會實際轉給大家看,只不過古代都是用木頭做的就是了。
最精彩的則是這個,古代的「抽水站」,用河裡部分的水驅動抽水機,可以直接抽水到想要的地方,不用完全受限地形,就有「自來水」可以用。只不過這座超大的抽水站,是法王路易十六的凡爾賽宮專用的,一般人還是只能從井裡打地下水。
有水車當然也有風車。下圖上面是風洞式的風車,沒有扇葉,只有一邊大一邊小的風口,讓風壓驅動轉輪,可以不用像下面的荷蘭風車一樣蓋那麼大。
最後是瓦特發明蒸氣機後,用虹吸管抽水的蒸氣幫浦。當然也有解釋虹吸原理。
後來還有人發明了蒸氣渦輪,用壓力的差異製造更多動力。
最後是現代水力發電廠用的水車,直接從噴嘴噴水在葉片上,且一切都經過電腦計算,效率當然是高的多了。
看到這裡大家可能覺得,不用汽油柴油的話,機械也只能這樣驅動了,但是博物館還有個驚喜,就是用氣體熱漲冷縮來驅動的史特靈發動機。
這種發動機靠著體積比較大的熱空氣擠壓活塞驅動,甚至連外部的空氣都不需要,不像汽柴油引擎要吸空氣燃燒才有動力。有少數國家的潛艇(瑞典、日本)使用這種發動機驅動,因此不需像前面有介紹大戰時的U艇,或多數的潛艇一樣不時要靠近水面吸空氣,可以完全待在水底。
接著簡單介紹電力展示區。右邊的雕像是愛迪生和西門子(同名公司的創辦人)。
大樓地下室的發電機大家都知道,只不過歐洲的某些大房子很早已前就有這種配備了XD
看完實際大小的變壓器和電纜線…
走過材料科學區…
就會看到德意志博物館的另一個驚喜:一座完整的煉油廠模型,而且所有部位都附有解說@@
旁邊是各式的海上鑽油平台,並附有水下構造。
左圖是陸地上的鑽油井,右圖則有點顛覆一般認知,因為這是漂在海上,沒有柱子插在海底固定的鑽油平台。
接著是最後的高潮,航空展示區
沒來這裡等於沒來過德意志博物館,甚至沒來過慕尼黑。
首先是實物的德製BO-105輕型直昇機
還有平常不會有機會看的直昇機引擎
然後是德國國防軍上一代的F-104戰機,和拆開的噴射引擎
還有國際太空站的歐洲實驗艙
接著是博物館的鎮館之寶系列。首先是容克斯Ju-52運輸機,也是二戰最高性能的運輸機,做為航空公司的客機也是當時最高級的。
還可以進去裡面實際體驗復古的氣氛!
旁邊貫穿三層樓的巨大物體,則是有名的V2火箭,全世界第一種服役的彈道飛彈,可以從德國本土發射到倫敦,而且完全無法攔截。後來它會失去作用,是因為盟軍把德軍戰線往後推到飛彈射程以外,讓飛彈飛不到倫敦,才好不容易達到的。
更恐怖的是,當時德國已經領先全世界,發現了核分裂反應。愛因斯坦還因此寫信給羅斯福總統,請他立即開始相關研究,以免納粹德國持續領先,製造出核彈。
接著是二戰德軍的主力戰機,梅瑟施密特Bf-109!!
這台德軍主力的戰鬥機,共生產了三萬多架,是二戰德軍的標誌,且產生了好幾個擊落100架以上(最高紀錄是300多)的王牌駕駛,直到戰爭末期才在性能上被美軍戰機比下去。
調一下相機模式繼續拍
特寫Bf-109的主要武器,機翼上的20mm機關砲。想像一下直徑兩公分的子彈,每分鐘發射幾百發,對方被擊中的話…
性能被比下去的德軍不但沒有因此善罷甘休,還推出了二戰時劃時代的恐怖武器,也就是…Me-262噴射戰鬥機
這種戰鬥機不但在當時造型先進,火力強大,速度更是完全追不到,同盟國空軍只能靠數量和資源優勢取勝。
(PS.它的噴射引擎是BMW製造的,BMW博物館那篇文有照片。)
而在敗戰的情勢所逼下,德軍不只用了噴射引擎,連火箭引擎都拿來裝在飛機上,成果就是這台Me-163戰機。
發明了這麼多科技,雖然都用錯地方,但也證明了德國的科技實力。不過上面的核分裂實驗,因為消耗資源太龐大,最後還是離做出核彈有一大段距離,戰爭就結束了。
兩篇長文下來,經歷了從古代到現代的科技文明,欣賞了德國工藝的完整歷史,不知大家覺得如何?
我個人的感想是,雖然博物館展示的內容聽起來會讓很多人睡著,而且博物館內容太包山包海,有些展示區會讓人覺得「其實國內就有得看了」(像是高雄的科工館),但是看到這麼寫實又精細的模型和實物展示,再怎麼沒興趣的人也會變得有興趣,而這就是德意志博物館的魅力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