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文化遺產二條城,就位在京都的市中心,是很容易到達且值得一遊的古蹟。
京都御所可說是當初德川幕府在京都的招待所兼要塞,有內外兩條護城河以及曲折適合防守的道路,中間穿插許多美輪美奐的宮殿、生活設施和庭園造景。
二條城的基本構造是由下面的二之丸和上面的本丸組成。本丸有兩層護城河保護。
二條城有嚴格規畫的參觀路線,一旦進入就不能到處亂跑也不能隨意照相。
首先進入的是二之丸御殿的唐門,大概是我在京都看過最豪華的大門。
接著進入的是禁止攝影的二之丸御殿,由御殿主要建築大廣間、黑書院、白書院和僕人煮飯打掃用的設施等構成,裡面有放穿各種古裝的人偶,以便遊客理解建築的功能。
御殿的主要建築,簡單的說就是德川幕府大將軍專用的接待室和會議室,由數百張的榻榻米和無止境的壁畫所構成,而這些會議室和接待室,則因會議與會者和接待對象的等級不同,有著嚴格的區分,例如有些是領主會議用的,有些是接見平民代表用的,有些是大臣們跟將軍每日會報用的。其中大臣分成文官和武官、領主則分成大中小等不同階級,分別使用不同的房間。
而那些無止境的壁畫,每一幅都有不同含意,有些是表現武將氣質的猛獸,有些則是特別請畫家創作,表現美學素養的松樹、花卉、鳥類等。不過大多數遊客心知肚明的是,接待、開會和事前準備等都需要空間這點可以理解,但數量多到這種地步的房間和裝飾,應該都是大將軍拿來文攻武嚇別人用的LOL
下面是二之丸御殿門口裝飾的"車寄"。
這是御殿的外面,裡面可以走的地方全都是走過會有聲音的木頭地板,上去要脫鞋。
這是萬一出事時(ex.某地領主突然想奪權...)發出警報用的鐘
接著往本丸走,中間先經過二之丸庭園,順便欣賞一下二之丸御殿的外觀
然後通過內層護城河,進入本丸
走過這些狹窄的入口、刻意墊高的內城、曲折的道路和階梯,可以明顯感受到如果你想進攻本丸的話,就會被各種障礙妨礙行進,防守者則因此擁有更多的攻擊機會。
本丸的庭園氣氛完全不同~
這是本丸的御殿,大概就是大將軍真正生活的地方了
接著到可以眺望整個本丸本殿的天守閣遺跡。雖然這裡階梯很陡,但爬上來的話,可以清楚看見整座城的構造。
離開天守閣跡,行程也接近尾聲了。
出了內護城河,經過整理得很漂亮的通道旁的櫻林和梅林(不是BBC的師奶殺手少年魔法師連續劇),就又回到了唐門。
交通方便又適合參觀的二條城,可說是最好的幕府權力象徵(而且還蓋在天皇的京都御苑隔壁,只差地鐵一站的距離,實在有夠明顯),參觀一遍就可以增加對幕府的認識。
不過很諷刺的是,幕府時代也是在這個幕府的象徵裡畫下句點的。在美軍艦隊開砲要求通商,引發明治維新後,德川幕府在這裡舉行了大政奉還的儀式,把政治實權還給了天皇,開始一連串的改革。只不過,日本要真的變成現代化民主國家,則是二次大戰之後的事了。
那麼。二條城就介紹到此吧~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